下面首先请刘伟平副部长作介绍。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情况。
2021年以来,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江河来水持续偏枯,部分骨干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广东东部东江和韩江流域遭遇了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加之珠江口咸潮上溯影响加剧,旱情呈现“秋冬春连旱、旱上加咸”的不利局面。
面对严峻的抗旱保供水形势,水利部和相关地方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采取节约用水、水系连通、远程调水、压咸补淡等措施,确保了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了珠江三角洲及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今年3月份以来,旱区多次出现降雨过程,骨干水库蓄水形势向好,珠江流域旱情基本解除,抗旱保供水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
水利部高度重视珠江流域抗旱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同志在今年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多次视频连线广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水利厅以及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及大藤峡水利枢纽,会商研判旱情趋势,部署构建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安排抗旱应急调水和压咸补淡等工作。春节刚过,在咸潮影响的关键时期,水利部派出指导组赴广东、福建两省指导抗旱保供水工作。
广东、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和有关部门落实抗旱保供水工作责任,提前修订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强化水工程运行管理,加强应急补水期重要断面水质监测和沿程取水口监督,抓住时机抢蓄淡水,保证了压咸补淡调度取得最大成效。综合采取节约用水、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建设抗旱应急供水工程等措施,全力保障了城乡供水安全。
3月17日,我国南方地区已经入汛。近日珠江流域大部、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等地出现大范围降雨,一些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水利部将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坚决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全力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贡献水利力量。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媒体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一是明确保障目标。这次旱情主要发生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影响到香港、澳门、金门和珠江三角洲、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供水安全。水利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怀“国之大者”,要求必须确保香港、澳门、金门同胞用水安全,彰显“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全力确保旱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不受影响,不只是确保有水喝,还要让城乡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二是部署保障策略。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等河流下游沿岸及沿海一带分布着粤港澳大湾区、粤东闽南城市群,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用水需求大,而调蓄能力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大部分建在流域上中游地区,空间跨度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此,水利部坚持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逐流域、逐供水区,按照当地、近地、远地水源梯次构筑供水保障“三道防线”,打造全流域、大空间、长尺度、多层次的供水保障格局。
三是细化实化预案。由于旱区持续降雨偏少,来水不足,地处丰水地区的珠江流域,西江、东江上中游大型水库群有效蓄水率最低时仅有6%、3%,东江最大的新丰江水库一度在死水位以下运行25天,粤东地区部分有供水任务的中小水库汛期都在死水位以下运行。水利部组织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和广东、福建省水利厅立足最不利情况,因地制宜,编制完善冬春季抗旱保供水预案,采取修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加强节水、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拉水送水等抗旱措施,坚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底线。
五是狠抓精细调度。不断完善“三道防线”调度方案,联合调度西北江、东江、韩江水库群,精细调度珠江流域龙滩、百色、大藤峡、新丰江、棉花滩等流域性骨干工程,适时为下游补水,有效压制了珠江口咸潮,并督促下游城市抓好蓄水补库,确保下游城乡供水安全。
六是加强指导支持。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2月9日赴广东、福建等抗旱一线调研指导,还派出多个工作组指导督促旱区落实抗旱保供水措施;商财政部安排中央水利救灾资金3亿元,支持广东、福建等受旱省做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工作。
七是落实应急措施。广东、福建等地旱区积极行动,狠抓开源节流,多措并举保障供水安全。一方面调整用水策略,通过压减高耗水行业用水、使用非常规水源等措施,加大节约用水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应急供水工程建设,强化水系连通,因地制宜采取打井、抽水、引水等措施广辟水源,提升抗旱供水保障能力。
2020年以来,珠江流域发生了近60年最严重干旱,这次旱情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降雨持续偏少。流域东部东江、韩江2020年、2021年降水量偏少2-4成,其中2021年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少。
二是来水严重偏枯。2021年东江、韩江来水量均比常年偏少7成,为1956年以来历史最枯。
三是水库蓄水不足。2021年汛末,东江、韩江的骨干水库总有效蓄水率不足20%,其中东江重要水源地新丰江水库连续25天水位低于死水位。
四是“旱上加咸”。受江河来水少、河口潮汐动力强的共同影响,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一度连续多日无法抽取淡水,东莞市主要取水口咸度连续突破历史极值。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这期间如果遇到异常气候,降雨明显偏少就会发生干旱,例如1963年、1989年、2009年都发生过严重的干旱。珠江流域汛期降雨主要有锋面雨和台风雨。2019年以来,受双“拉尼娜”事件的影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持续偏大、偏强、偏西,登陆或影响的台风偏少、偏弱,珠江流域水汽条件差,长时间高温少雨,台风降雨也比较弱,导致淡水资源补充不足,引发了此次严重干旱。
一是发生季节不同,南方如珠江流域多为伏旱和伏秋连旱,北方如华北地区多为春旱和春夏连旱;
二是持续时间不同,南方干旱往往是汛期降雨少引发的,南方汛期比北方长,干旱一旦发生,持续的时间要比北方久;
三是影响范围不同,南方干旱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对工业、服务业和生活供水影响的程度往往更大。
珠江口咸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的咸度上,按照国家标准,如果水的含氯度超过了250毫克每升就不宜饮用。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香港、澳门,本地水源有限,主要依赖于东江和西江。澳门、珠海、东莞、广州等地主要依赖河口区河道取水。当珠江口发生“旱上加咸”时,河口区河道取水口被咸水覆盖,导致难以取到淡水或者取淡几率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供水的安全。在此次珠江抗旱压咸保供水工作中,珠江委、广东水文部门实时开展咸情监测分析,每日对取水口的咸度超标时间开展滚动预报,为水厂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避咸取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珠江委、广东省水利厅通过西江、北江、东江水库群的联合调度,确保了香港、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的供水安全。
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办事机构设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去年以来,珠江防总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调度和监督作用,保证流域统一调度的顺利实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人民立场,凝聚抗旱保供水的共识。2021年主汛期,水文部门研判到可能会发生持续干旱,珠江防总立即与气象部门开展联合会商,并及时向电网和发电企业发出了预警,统筹协调蓄水调度,为后期储备水源。同时,加强与水利、交通、工信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水源储备不足、电网供应紧张、航运保障压力大的不利形势,达成了“把确保人民群众供水安全放在第一位,科学优化利用流域水资源”的共识。
第三,科学精准调度,确保流域供水安全。为应对此次严峻的旱情,珠江防总以及相关的技术团队,取消了休假,密切关注流域水情、旱情、咸(潮)情、工情等,滚动实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各项措施。在2021年后汛期,提前实施了西江上游水库群的蓄水调度,为后续抗旱保供水储备了120多亿方的淡水资源。枯水期统筹协调各方用水需求,攻克技术难关,科学精准调度了西江、东江、韩江“三道防线”的水利工程,实现了水库群联合作战,使预案成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统筹兼顾了航运安全和电网安全,实现了多方共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加强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改革举措。
目前,珠江流域已经陆续出现了3场强降雨的过程。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的主汛期,珠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河流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珠江防总将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强化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做好应对旱涝急转的准备,做好应战流域大洪水的准备,全力守护珠江。
在实际调度过程中,水利部门滚动开展预测预报,根据流域水情、旱情、咸情、工情变化情况,加强水库群调度预演,动态调整调度方案,实施好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第一道防线”水库,抢抓抽蓄淡水时机,通过蓄水补库调度,实现“灌满门前水缸”,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第二道防线”水库是关键,西江大藤峡、东江剑潭、韩江高陂水利枢纽,保持高水位运行,在下游可能出现咸潮或者无法正常抽取淡水时,考虑潮汐动力、径流条件和不利气象条件等因素,精准预演调度方案,提前实施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确保淡水按时、保质、保量到达下游取水口。“第三道防线”的西江龙滩、东江新丰江、韩江棉花滩等水库,作为全流域抗旱保供水的水源储备龙头,持续向“第二道防线”水库群补充淡水,精打细算用好每一立方米的水量,维持整个供水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践证明,水利部作出的构建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决策部署,对确保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全面胜利发挥了决定性关键作用。
谢谢!
在预报、预警方面,珠江流域水文部门每日实时监测主要江河的水情,重点水库的工情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取水口的咸情,采用多种预报模型,对主要江河开展预见期三个月的中长期趋势预测和预见期15天的中期滚动预报。正是由于夜以继日的坚守,持续监测预报和科学分析研判,在2021年6月,我们就预判出“珠江流域汛期当汛不汛,枯水期持续偏枯”的不利形势,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了预警。根据旱情的发展,于2021年10月16日发布了西江、北江干旱蓝色预警和东江、韩江干旱黄色预警。去年以来,珠江防总办公室累计开展了90次来水滚动预测,发布径流预报1238站次,咸潮预报数据10万余组。
在预演方面,运用多元耦合数学模型,对珠江流域旱情和河口主要取水口咸潮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抗旱“四预”平台,预演受旱区域控制性水文站流量和珠江河口咸淡水对冲效果,确定应急补水的最佳“窗口期”以及最佳压咸的流量,并叠加不利水情、气象、工情等多种因素,动态推演“三道防线”最不利情况下坚守底线的调度方案,从而赢得了压制旱情、咸情发展速度的主动权。
在预案方面,根据预测、预报和预演结果,及时下达了16道调度指令,确保了河口地区压咸补淡成效和下游供水安全。特别是在春节和元宵节两个重要的节日期间,面对东江骨干水库蓄水少、咸潮影响强、供水量增多的不利形势,技术团队攻坚克难、科学研判,精准提出了在天文大潮期控制东江三角洲博罗站流量不低于280立方米每秒的压咸补淡调度方案,做到使每一方水用到极致。实践证明通过科学调度新丰江、剑潭等骨干水库,上游淡水在临界状态精准压制了咸潮,有效保障了香港、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的供水安全。
典型的看一下东江流域主力工程水库新丰江水库,去年汛期结束的时候,有效蓄水量约为正常年份的20%,而东江流域担负着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东部以及中上游惠州、河源市的供水任务,所以形势十分严峻。水利部对于广东抗旱保供水工作十分关心支持,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会议部署,要求确保供水安全。广东省水利厅和各地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合力,综合施策,保障了港澳和全省的供水安全。
一是超前谋划应对。从2020年8月份雨季还没有结束,我们就提前强化会商研判,根据当时已有降雨情况,以及结合气象水文预报,判断2020年秋冬季应该会出现旱情,持续研究抗旱工作,陆续建立了多项制度,制定了多个方案,科学调度水利工程,部署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一直持续到今年的3月18日。水利部大力支持,商财政部及时给我省下达了中央水利救灾资金1.33亿元。各地加大抗旱力度,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2亿元,为抗旱保供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全力蓄水保水。全省各大中型水库实施蓄水保水措施,如实施大中型水库后汛期运行水位动态管理,水力发电调度必须服从供水蓄水调度甚至停止发电,据统计,去年汛期我们抢抓降雨时机,在保障供水情况下,大中型水库增加蓄水约30亿立方米,汛末实现全省大中型水库有效蓄水目标70亿立方米。
三是统筹流域调度。以流域为单元,区分不同城市的特点、不同行业的需求,一市一策,分类应对。比如在东江流域,深圳供水85%以上从东江远距离调水,必须多调水蓄水。在河口区的广州东部以及东莞,主要就是要研究如何压咸潮问题,依据天文大潮规律,按照小时调度,调整东江三大水库的出库流量,精准精细调度压咸。去年到现在15个月,东江流域调度补水约60亿立方米,比正常年份减少约72亿立方米;去冬今春压咸调度补水约11亿立方米,较正常年份减少约7亿立方米,用尽可能少的水通过精细化调度措施,既保证了下游城市供水,又防止了水库弃水。
五是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去年粤东地区通过四大应急供水工程,新增供水能力约每天28万立方米。各地积极行动,针对城镇和农村地区分散性缺水问题,去年打井2200多个,启用机电井10万多眼。
总之,通过各种措施,有力保障了生活供水、生态用水,以及各个行业的用水安全,保障了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去年香港引调水量达到8.11亿立方米,创近年新高,我们在最缺水的年份保障了香港最大的供水需求,有效应对了60年来罕见的旱情。
目前,我省已结束水利抗旱应急响应,全省全面恢复正常供水。3月24日,我省已经入汛,据预测2022年前汛期降水偏少,后汛期正常或者略偏多。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防汛备汛措施,全力做好防汛工作。同时,考虑可能出现的三连旱最不利情况,在确保水库安全基础上,强化雨洪资源利用,重点做好新丰江水库蓄水,力争实现全省大中型水库有效蓄水100亿立方米目标,确保水旱灾害防御安全。
我先从全国角度谈一下,然后再谈珠江流域。首先说一下我国的基本水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从空间上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水资源量只有19%,所以说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从时间上看,我国一年中60%-7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3、4个月的时间里,而在汛期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可能主要集中在几场降雨,所以水资源时间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保障我国供水安全,一定要解决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空间均衡”的要求,优化配置水资源,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从全国的角度,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我们正在加快编制《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立足于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的空间均衡配置,科学谋划“纲”、“目”、“节”工程布局,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增强我国水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战略储备能力。近期,我们重点以骨干水源配置工程为主,推进重点江河水系连通,加快建设一批大、中、小型水源调蓄工程,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抗御大旱、减轻灾害、抵御风险的能力。要通过国家水网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全面提高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俗话说,“洪水一条线,干旱一大片”。珠江流域虽然是丰水地区,但本身同样也存在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也会受到干旱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再叠加干旱影响,仅仅靠当地的水资源往往很难解决供水安全保障问题,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小的尺度空间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要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流域区域统筹,谋篇布局,做好省级水网规划。国家有国家水网,省级要有省级水网,但是省级水网要流域区域统筹。立足于全流域乃至于跨流域,从更广的空间、更大的尺度上统筹规划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全面提高流域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二是加快骨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的主骨架和大动脉。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2019年5月已经开工建设了,任务是从西江水系向珠三角东部地区引水,年均供水量17.9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通过联合调度可以实现西江、北江、东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深圳、东莞、广州南沙区供水安全和应急备用保障能力。如果现在这个工程建成了,深圳、东莞一线供水安全就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压力。同时,这个工程还可以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提供应急备用水源。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分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环北部湾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