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乐HL8·(中国)首页	|官方网站_公司9931
水利要闻 | 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公告类型:新闻动态发布时间:2022-03-29 10:47:10
李晓琳: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水利部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2021年以来,珠江流域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东江、韩江流域出现60年来最严重旱情。水利部门以“确保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珠江三角洲和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为目标,构筑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全力做好各项抗旱工作。目前,旱情已经基本解除,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顺利结束。为方便各位媒体朋友了解有关情况,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在主会场出席,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宝恩、广东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通过视频远程参加。几位发布人将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刘伟平副部长作介绍。


刘伟平: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下午好!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情况。
  2021年以来,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江河来水持续偏枯,部分骨干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广东东部东江和韩江流域遭遇了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加之珠江口咸潮上溯影响加剧,旱情呈现“秋冬春连旱、旱上加咸”的不利局面。
  面对严峻的抗旱保供水形势,水利部和相关地方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采取节约用水、水系连通、远程调水、压咸补淡等措施,确保了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了珠江三角洲及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今年3月份以来,旱区多次出现降雨过程,骨干水库蓄水形势向好,珠江流域旱情基本解除,抗旱保供水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
  水利部高度重视珠江流域抗旱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同志在今年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多次视频连线广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水利厅以及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及大藤峡水利枢纽,会商研判旱情趋势,部署构建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安排抗旱应急调水和压咸补淡等工作。春节刚过,在咸潮影响的关键时期,水利部派出指导组赴广东、福建两省指导抗旱保供水工作。


刘伟平:

珠江水利委员会完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抗旱“四预”平台,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咸(潮)情、工情,及时发布东江、韩江干旱黄色预警和西江、北江干旱蓝色预警,启动珠江防总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制定水量应急调度方案,科学调度骨干水利工程,构筑了当地水库抢抓时机蓄水补库、近地水库适时调水压咸、远地水库储备水源持续补水的供水保障“三道防线”。针对珠江三角洲咸潮影响,多次调度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东江剑潭水利枢纽等工程,实施压咸补淡应急补水,有效压制了咸潮上溯,保障了珠三角重要城市引水安全。
  广东、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和有关部门落实抗旱保供水工作责任,提前修订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强化水工程运行管理,加强应急补水期重要断面水质监测和沿程取水口监督,抓住时机抢蓄淡水,保证了压咸补淡调度取得最大成效。综合采取节约用水、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建设抗旱应急供水工程等措施,全力保障了城乡供水安全。
  3月17日,我国南方地区已经入汛。近日珠江流域大部、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等地出现大范围降雨,一些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水利部将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坚决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全力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贡献水利力量。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媒体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李晓琳:

感谢刘部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开始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针对珠江抗旱保供水工作,水利部提出了确保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珠江三角洲和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用水安全目标,请问为实现“两个确保”,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姚文广: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水利部高度重视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李国英部长多次主持召开珠江流域抗旱专题视频会商会,明确要求“流域区域统筹、开源节流并重、短期长期兼顾,坚决做到‘预’字当先、‘实’字托底,科学调度骨干水工程,构筑供水保障‘三道防线’,确保供水安全”。旱区各级水利部门按照水利部安排部署,全力做好抗旱压咸保供水工作。
  一是明确保障目标。这次旱情主要发生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影响到香港、澳门、金门和珠江三角洲、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供水安全。水利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怀“国之大者”,要求必须确保香港、澳门、金门同胞用水安全,彰显“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全力确保旱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不受影响,不只是确保有水喝,还要让城乡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二是部署保障策略。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等河流下游沿岸及沿海一带分布着粤港澳大湾区、粤东闽南城市群,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用水需求大,而调蓄能力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大部分建在流域上中游地区,空间跨度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此,水利部坚持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逐流域、逐供水区,按照当地、近地、远地水源梯次构筑供水保障“三道防线”,打造全流域、大空间、长尺度、多层次的供水保障格局。
  三是细化实化预案。由于旱区持续降雨偏少,来水不足,地处丰水地区的珠江流域,西江、东江上中游大型水库群有效蓄水率最低时仅有6%、3%,东江最大的新丰江水库一度在死水位以下运行25天,粤东地区部分有供水任务的中小水库汛期都在死水位以下运行。水利部组织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和广东、福建省水利厅立足最不利情况,因地制宜,编制完善冬春季抗旱保供水预案,采取修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加强节水、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拉水送水等抗旱措施,坚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底线。


姚文广:

四是强化“四预”措施。根据旱情发展变化,及时启动并实施抗旱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机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咸(潮)情、工情“四情”信息,滚动开展旱情短期、中期、长期预报;提前发布西江、北江干旱蓝色预警和东江、韩江干旱黄色预警,珠江防总、广东省水利厅分别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利用“四预”平台预演调水演进过程、咸潮上溯影响范围及时间、应急取水引水和补水压咸“窗口期”;根据预演情况,滚动优化“三道防线”调度方案,不断优化抗旱保供水预案。
  五是狠抓精细调度。不断完善“三道防线”调度方案,联合调度西北江、东江、韩江水库群,精细调度珠江流域龙滩、百色、大藤峡、新丰江、棉花滩等流域性骨干工程,适时为下游补水,有效压制了珠江口咸潮,并督促下游城市抓好蓄水补库,确保下游城乡供水安全。
  六是加强指导支持。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2月9日赴广东、福建等抗旱一线调研指导,还派出多个工作组指导督促旱区落实抗旱保供水措施;商财政部安排中央水利救灾资金3亿元,支持广东、福建等受旱省做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工作。
  七是落实应急措施。广东、福建等地旱区积极行动,狠抓开源节流,多措并举保障供水安全。一方面调整用水策略,通过压减高耗水行业用水、使用非常规水源等措施,加大节约用水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应急供水工程建设,强化水系连通,因地制宜采取打井、抽水、引水等措施广辟水源,提升抗旱供水保障能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

请介绍一下这次珠江流域旱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珠江流域属于丰水地区,为什么出现干旱灾害?南方干旱和北方有什么不同呢?珠江口的咸潮对粤港大湾区,特别是香港、澳门供水有什么不利影响?


刘志雨:

谢谢你的提问。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先讲几个基本概念。干旱是指降雨偏少、江河来水偏枯、水库蓄水不足等水文现象。旱情指某个地区干旱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范围,对于生活、生产及生态可能造成影响。咸潮是指河口地区潮汐携带盐水上溯入侵的水文现象。
  2020年以来,珠江流域发生了近60年最严重干旱,这次旱情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降雨持续偏少。流域东部东江、韩江2020年、2021年降水量偏少2-4成,其中2021年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少。
  二是来水严重偏枯。2021年东江、韩江来水量均比常年偏少7成,为1956年以来历史最枯。
  三是水库蓄水不足。2021年汛末,东江、韩江的骨干水库总有效蓄水率不足20%,其中东江重要水源地新丰江水库连续25天水位低于死水位。
  四是“旱上加咸”。受江河来水少、河口潮汐动力强的共同影响,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一度连续多日无法抽取淡水,东莞市主要取水口咸度连续突破历史极值。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这期间如果遇到异常气候,降雨明显偏少就会发生干旱,例如1963年、1989年、2009年都发生过严重的干旱。珠江流域汛期降雨主要有锋面雨和台风雨。2019年以来,受双“拉尼娜”事件的影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持续偏大、偏强、偏西,登陆或影响的台风偏少、偏弱,珠江流域水汽条件差,长时间高温少雨,台风降雨也比较弱,导致淡水资源补充不足,引发了此次严重干旱。


刘志雨:

南方干旱与北方干旱相比,有三个不同:
  一是发生季节不同,南方如珠江流域多为伏旱和伏秋连旱,北方如华北地区多为春旱和春夏连旱;
  二是持续时间不同,南方干旱往往是汛期降雨少引发的,南方汛期比北方长,干旱一旦发生,持续的时间要比北方久;
  三是影响范围不同,南方干旱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对工业、服务业和生活供水影响的程度往往更大。
  珠江口咸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的咸度上,按照国家标准,如果水的含氯度超过了250毫克每升就不宜饮用。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香港、澳门,本地水源有限,主要依赖于东江和西江。澳门、珠海、东莞、广州等地主要依赖河口区河道取水。当珠江口发生“旱上加咸”时,河口区河道取水口被咸水覆盖,导致难以取到淡水或者取淡几率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供水的安全。在此次珠江抗旱压咸保供水工作中,珠江委、广东水文部门实时开展咸情监测分析,每日对取水口的咸度超标时间开展滚动预报,为水厂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避咸取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珠江委、广东省水利厅通过西江、北江、东江水库群的联合调度,确保了香港、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的供水安全。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

珠江流域大型水库都在流域上中游,旱情主要发生在下游广东、福建部分地区,严重威胁珠三角等地供水安全,抗旱保供水工作当中,珠江防总如何统筹流域区域抗旱工作,并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王宝恩:

感谢对珠江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是珠江委主任,同时兼任珠江防总的常务副总指挥。近年来,珠江防总建立了政府主导、行业协同、企业参与的水库群联合调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以流域统一调度为核心,各级水利部门分级管理,涵盖干支流控制性工程的调度指挥体系,为流域协同作战提供了一个制度保障。
  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办事机构设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去年以来,珠江防总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调度和监督作用,保证流域统一调度的顺利实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人民立场,凝聚抗旱保供水的共识。2021年主汛期,水文部门研判到可能会发生持续干旱,珠江防总立即与气象部门开展联合会商,并及时向电网和发电企业发出了预警,统筹协调蓄水调度,为后期储备水源。同时,加强与水利、交通、工信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水源储备不足、电网供应紧张、航运保障压力大的不利形势,达成了“把确保人民群众供水安全放在第一位,科学优化利用流域水资源”的共识。


王宝恩:

第二,加强协调指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地。珠江防总先后派出了13批次的工作组,深入旱区和咸潮影响区域,了解一线供水需求,研判供水形势,面对面地指导基层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最后一公里”的供水安全。抗旱保供水的关键时期,珠江防总与广东水利厅共同研判最不利形势下的“避咸、压咸、挡咸”的应对预案,共同落实水利部提出的抗旱保供水当地、近地、远地的“三道防线”。同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将预报成果、调度信息、咸潮预警直达一线,并派出技术团队下沉服务,指导各地开展抗旱保供水工作。
  第三,科学精准调度,确保流域供水安全。为应对此次严峻的旱情,珠江防总以及相关的技术团队,取消了休假,密切关注流域水情、旱情、咸(潮)情、工情等,滚动实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各项措施。在2021年后汛期,提前实施了西江上游水库群的蓄水调度,为后续抗旱保供水储备了120多亿方的淡水资源。枯水期统筹协调各方用水需求,攻克技术难关,科学精准调度了西江、东江、韩江“三道防线”的水利工程,实现了水库群联合作战,使预案成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统筹兼顾了航运安全和电网安全,实现了多方共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加强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改革举措。
  目前,珠江流域已经陆续出现了3场强降雨的过程。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的主汛期,珠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河流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珠江防总将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强化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做好应对旱涝急转的准备,做好应战流域大洪水的准备,全力守护珠江。


中国水利报记者提问:

刚才从刘部长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水工程体系在这次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具体介绍一下水利部门是如何通过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构建“三道防线”保障供水安全的?


姚文广:

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构筑“三道防线”?这是由流域区域的水资源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布局和水利工程条件决定的。珠江流域地势,西江是自西向东,北江、东江、韩江自北向南,逐渐由山地过渡到冲积平原。流域的大型水库多建在上游,库容大、调节能力强,但距离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需求大的旱区和咸潮影响区距离远;流域中游水库有一定的库容,但调节能力有限,水量不能满足长时间补水的需要;下游多以中小水库为主,库容较小,在城市供水体系中一般起到短时间调蓄和应急储备的作用,水资源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问题。因此,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必须全流域统筹优化水资源配置,紧密结合流域工程体系和蓄水状况实际,综合考虑上中下游用水需求,构建以受水区本地水库群为“第一道防线”,以三天内水头能够到达受水区、能快速反应实施补水的近地水库为“第二道防线”,以流域远地的大型水库群为“第三道防线”的供水保障格局。
  在实际调度过程中,水利部门滚动开展预测预报,根据流域水情、旱情、咸情、工情变化情况,加强水库群调度预演,动态调整调度方案,实施好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第一道防线”水库,抢抓抽蓄淡水时机,通过蓄水补库调度,实现“灌满门前水缸”,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第二道防线”水库是关键,西江大藤峡、东江剑潭、韩江高陂水利枢纽,保持高水位运行,在下游可能出现咸潮或者无法正常抽取淡水时,考虑潮汐动力、径流条件和不利气象条件等因素,精准预演调度方案,提前实施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确保淡水按时、保质、保量到达下游取水口。“第三道防线”的西江龙滩、东江新丰江、韩江棉花滩等水库,作为全流域抗旱保供水的水源储备龙头,持续向“第二道防线”水库群补充淡水,精打细算用好每一立方米的水量,维持整个供水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践证明,水利部作出的构建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决策部署,对确保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全面胜利发挥了决定性关键作用。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这次抗旱过程当中,为确保压咸补淡、应急补水成效,全力保障下游供水安全,珠江委采取了哪些措施,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王宝恩: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个方面的“四预”措施,这是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有效措施和基本的逻辑。珠江流域降雨丰沛,但是时空分配不均,夏汛冬枯是基本水情,汛期防洪,枯期抗旱,我们常年坚守,滚动开展“四预”措施。在这次抗旱过程当中,在这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一下。
  在预报、预警方面,珠江流域水文部门每日实时监测主要江河的水情,重点水库的工情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取水口的咸情,采用多种预报模型,对主要江河开展预见期三个月的中长期趋势预测和预见期15天的中期滚动预报。正是由于夜以继日的坚守,持续监测预报和科学分析研判,在2021年6月,我们就预判出“珠江流域汛期当汛不汛,枯水期持续偏枯”的不利形势,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了预警。根据旱情的发展,于2021年10月16日发布了西江、北江干旱蓝色预警和东江、韩江干旱黄色预警。去年以来,珠江防总办公室累计开展了90次来水滚动预测,发布径流预报1238站次,咸潮预报数据10万余组。 
  在预演方面,运用多元耦合数学模型,对珠江流域旱情和河口主要取水口咸潮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抗旱“四预”平台,预演受旱区域控制性水文站流量和珠江河口咸淡水对冲效果,确定应急补水的最佳“窗口期”以及最佳压咸的流量,并叠加不利水情、气象、工情等多种因素,动态推演“三道防线”最不利情况下坚守底线的调度方案,从而赢得了压制旱情、咸情发展速度的主动权。
  在预案方面,根据预测、预报和预演结果,及时下达了16道调度指令,确保了河口地区压咸补淡成效和下游供水安全。特别是在春节和元宵节两个重要的节日期间,面对东江骨干水库蓄水少、咸潮影响强、供水量增多的不利形势,技术团队攻坚克难、科学研判,精准提出了在天文大潮期控制东江三角洲博罗站流量不低于280立方米每秒的压咸补淡调度方案,做到使每一方水用到极致。实践证明通过科学调度新丰江、剑潭等骨干水库,上游淡水在临界状态精准压制了咸潮,有效保障了香港、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的供水安全。


中国日报社记者提问:

我们知道这次珠江流域旱情广东省最为严重,广东对这次旱情采取了哪些措施,做了哪些应对工作?


王立新:

谢谢提问。2020年以来,广东省遭遇了60年以来比较罕见的连续两年旱灾,去年汛期结束以后,进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干旱局面,特别是在东江、韩江流域,以及粤东地区,影响七个地市,约五千万人。在西、北江流域以及粤西地区也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典型的看一下东江流域主力工程水库新丰江水库,去年汛期结束的时候,有效蓄水量约为正常年份的20%,而东江流域担负着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东部以及中上游惠州、河源市的供水任务,所以形势十分严峻。水利部对于广东抗旱保供水工作十分关心支持,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会议部署,要求确保供水安全。广东省水利厅和各地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合力,综合施策,保障了港澳和全省的供水安全。
  一是超前谋划应对。从2020年8月份雨季还没有结束,我们就提前强化会商研判,根据当时已有降雨情况,以及结合气象水文预报,判断2020年秋冬季应该会出现旱情,持续研究抗旱工作,陆续建立了多项制度,制定了多个方案,科学调度水利工程,部署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一直持续到今年的3月18日。水利部大力支持,商财政部及时给我省下达了中央水利救灾资金1.33亿元。各地加大抗旱力度,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2亿元,为抗旱保供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全力蓄水保水。全省各大中型水库实施蓄水保水措施,如实施大中型水库后汛期运行水位动态管理,水力发电调度必须服从供水蓄水调度甚至停止发电,据统计,去年汛期我们抢抓降雨时机,在保障供水情况下,大中型水库增加蓄水约30亿立方米,汛末实现全省大中型水库有效蓄水目标70亿立方米。
  三是统筹流域调度。以流域为单元,区分不同城市的特点、不同行业的需求,一市一策,分类应对。比如在东江流域,深圳供水85%以上从东江远距离调水,必须多调水蓄水。在河口区的广州东部以及东莞,主要就是要研究如何压咸潮问题,依据天文大潮规律,按照小时调度,调整东江三大水库的出库流量,精准精细调度压咸。去年到现在15个月,东江流域调度补水约60亿立方米,比正常年份减少约72亿立方米;去冬今春压咸调度补水约11亿立方米,较正常年份减少约7亿立方米,用尽可能少的水通过精细化调度措施,既保证了下游城市供水,又防止了水库弃水。


王立新:

四是实施节水行动。各市都采取了综合的节水措施,调整用水策略,粤东地区压减高耗水行业用水,广州、深圳使用非常规水源,直接河道取水,解决城市消防、绿化、清扫等问题。另外,各个市在不影响市民用水体验情况下,降低自来水供水水压,降低供水管网损耗。 
  五是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去年粤东地区通过四大应急供水工程,新增供水能力约每天28万立方米。各地积极行动,针对城镇和农村地区分散性缺水问题,去年打井2200多个,启用机电井10万多眼。
  总之,通过各种措施,有力保障了生活供水、生态用水,以及各个行业的用水安全,保障了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去年香港引调水量达到8.11亿立方米,创近年新高,我们在最缺水的年份保障了香港最大的供水需求,有效应对了60年来罕见的旱情。
  目前,我省已结束水利抗旱应急响应,全省全面恢复正常供水。3月24日,我省已经入汛,据预测2022年前汛期降水偏少,后汛期正常或者略偏多。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防汛备汛措施,全力做好防汛工作。同时,考虑可能出现的三连旱最不利情况,在确保水库安全基础上,强化雨洪资源利用,重点做好新丰江水库蓄水,力争实现全省大中型水库有效蓄水100亿立方米目标,确保水旱灾害防御安全。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本次旱情暴露出珠江流域在抗旱方面存在哪些短板、不足?水利部门如何补齐短板,提升保障供水能力?


刘伟平:

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成效显著,但是干旱应对过程中也暴露出珠江流域在防御旱灾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和不足。应该说短板和不足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流域水工程体系不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高等。
  我先从全国角度谈一下,然后再谈珠江流域。首先说一下我国的基本水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从空间上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水资源量只有19%,所以说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从时间上看,我国一年中60%-7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3、4个月的时间里,而在汛期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可能主要集中在几场降雨,所以水资源时间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保障我国供水安全,一定要解决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空间均衡”的要求,优化配置水资源,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从全国的角度,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我们正在加快编制《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立足于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的空间均衡配置,科学谋划“纲”、“目”、“节”工程布局,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增强我国水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战略储备能力。近期,我们重点以骨干水源配置工程为主,推进重点江河水系连通,加快建设一批大、中、小型水源调蓄工程,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抗御大旱、减轻灾害、抵御风险的能力。要通过国家水网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刘伟平:

针对珠江流域,我们重点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全面提高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俗话说,“洪水一条线,干旱一大片”。珠江流域虽然是丰水地区,但本身同样也存在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也会受到干旱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再叠加干旱影响,仅仅靠当地的水资源往往很难解决供水安全保障问题,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小的尺度空间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要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流域区域统筹,谋篇布局,做好省级水网规划。国家有国家水网,省级要有省级水网,但是省级水网要流域区域统筹。立足于全流域乃至于跨流域,从更广的空间、更大的尺度上统筹规划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全面提高流域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二是加快骨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的主骨架和大动脉。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2019年5月已经开工建设了,任务是从西江水系向珠三角东部地区引水,年均供水量17.9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通过联合调度可以实现西江、北江、东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深圳、东莞、广州南沙区供水安全和应急备用保障能力。如果现在这个工程建成了,深圳、东莞一线供水安全就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压力。同时,这个工程还可以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提供应急备用水源。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分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环北部湾水资源

合乐HL8·(中国)首页 |官方网站
友情链接: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足球赌注软件-足球赌注软件网站(下载)最新v5.6.5.98-单游网  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  凯发·k8国际(中国)首页登录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  k8凯发(china)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K8凯时·[国际]官方网站  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  
合乐HL8·(中国)首页 |官方网站
TYPE html> 合乐HL8·(中国)首页 |官方网站
合乐HL8·(中国)首页 |官方网站
合乐HL8·(中国)首页	|官方网站_公司9931
水利要闻 | 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公告类型:新闻动态发布时间:2022-03-29 10:47:10
李晓琳: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水利部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2021年以来,珠江流域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东江、韩江流域出现60年来最严重旱情。水利部门以“确保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珠江三角洲和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为目标,构筑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全力做好各项抗旱工作。目前,旱情已经基本解除,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顺利结束。为方便各位媒体朋友了解有关情况,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在主会场出席,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宝恩、广东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通过视频远程参加。几位发布人将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刘伟平副部长作介绍。


刘伟平: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下午好!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情况。
  2021年以来,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江河来水持续偏枯,部分骨干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广东东部东江和韩江流域遭遇了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加之珠江口咸潮上溯影响加剧,旱情呈现“秋冬春连旱、旱上加咸”的不利局面。
  面对严峻的抗旱保供水形势,水利部和相关地方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采取节约用水、水系连通、远程调水、压咸补淡等措施,确保了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了珠江三角洲及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今年3月份以来,旱区多次出现降雨过程,骨干水库蓄水形势向好,珠江流域旱情基本解除,抗旱保供水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
  水利部高度重视珠江流域抗旱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同志在今年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多次视频连线广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水利厅以及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及大藤峡水利枢纽,会商研判旱情趋势,部署构建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安排抗旱应急调水和压咸补淡等工作。春节刚过,在咸潮影响的关键时期,水利部派出指导组赴广东、福建两省指导抗旱保供水工作。


刘伟平:

珠江水利委员会完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抗旱“四预”平台,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咸(潮)情、工情,及时发布东江、韩江干旱黄色预警和西江、北江干旱蓝色预警,启动珠江防总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制定水量应急调度方案,科学调度骨干水利工程,构筑了当地水库抢抓时机蓄水补库、近地水库适时调水压咸、远地水库储备水源持续补水的供水保障“三道防线”。针对珠江三角洲咸潮影响,多次调度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东江剑潭水利枢纽等工程,实施压咸补淡应急补水,有效压制了咸潮上溯,保障了珠三角重要城市引水安全。
  广东、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和有关部门落实抗旱保供水工作责任,提前修订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强化水工程运行管理,加强应急补水期重要断面水质监测和沿程取水口监督,抓住时机抢蓄淡水,保证了压咸补淡调度取得最大成效。综合采取节约用水、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建设抗旱应急供水工程等措施,全力保障了城乡供水安全。
  3月17日,我国南方地区已经入汛。近日珠江流域大部、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等地出现大范围降雨,一些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水利部将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坚决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全力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贡献水利力量。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媒体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李晓琳:

感谢刘部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开始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针对珠江抗旱保供水工作,水利部提出了确保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珠江三角洲和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用水安全目标,请问为实现“两个确保”,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姚文广: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水利部高度重视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李国英部长多次主持召开珠江流域抗旱专题视频会商会,明确要求“流域区域统筹、开源节流并重、短期长期兼顾,坚决做到‘预’字当先、‘实’字托底,科学调度骨干水工程,构筑供水保障‘三道防线’,确保供水安全”。旱区各级水利部门按照水利部安排部署,全力做好抗旱压咸保供水工作。
  一是明确保障目标。这次旱情主要发生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影响到香港、澳门、金门和珠江三角洲、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供水安全。水利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怀“国之大者”,要求必须确保香港、澳门、金门同胞用水安全,彰显“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全力确保旱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不受影响,不只是确保有水喝,还要让城乡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二是部署保障策略。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等河流下游沿岸及沿海一带分布着粤港澳大湾区、粤东闽南城市群,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用水需求大,而调蓄能力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大部分建在流域上中游地区,空间跨度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此,水利部坚持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逐流域、逐供水区,按照当地、近地、远地水源梯次构筑供水保障“三道防线”,打造全流域、大空间、长尺度、多层次的供水保障格局。
  三是细化实化预案。由于旱区持续降雨偏少,来水不足,地处丰水地区的珠江流域,西江、东江上中游大型水库群有效蓄水率最低时仅有6%、3%,东江最大的新丰江水库一度在死水位以下运行25天,粤东地区部分有供水任务的中小水库汛期都在死水位以下运行。水利部组织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和广东、福建省水利厅立足最不利情况,因地制宜,编制完善冬春季抗旱保供水预案,采取修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加强节水、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拉水送水等抗旱措施,坚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底线。


姚文广:

四是强化“四预”措施。根据旱情发展变化,及时启动并实施抗旱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机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咸(潮)情、工情“四情”信息,滚动开展旱情短期、中期、长期预报;提前发布西江、北江干旱蓝色预警和东江、韩江干旱黄色预警,珠江防总、广东省水利厅分别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利用“四预”平台预演调水演进过程、咸潮上溯影响范围及时间、应急取水引水和补水压咸“窗口期”;根据预演情况,滚动优化“三道防线”调度方案,不断优化抗旱保供水预案。
  五是狠抓精细调度。不断完善“三道防线”调度方案,联合调度西北江、东江、韩江水库群,精细调度珠江流域龙滩、百色、大藤峡、新丰江、棉花滩等流域性骨干工程,适时为下游补水,有效压制了珠江口咸潮,并督促下游城市抓好蓄水补库,确保下游城乡供水安全。
  六是加强指导支持。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2月9日赴广东、福建等抗旱一线调研指导,还派出多个工作组指导督促旱区落实抗旱保供水措施;商财政部安排中央水利救灾资金3亿元,支持广东、福建等受旱省做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工作。
  七是落实应急措施。广东、福建等地旱区积极行动,狠抓开源节流,多措并举保障供水安全。一方面调整用水策略,通过压减高耗水行业用水、使用非常规水源等措施,加大节约用水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应急供水工程建设,强化水系连通,因地制宜采取打井、抽水、引水等措施广辟水源,提升抗旱供水保障能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

请介绍一下这次珠江流域旱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珠江流域属于丰水地区,为什么出现干旱灾害?南方干旱和北方有什么不同呢?珠江口的咸潮对粤港大湾区,特别是香港、澳门供水有什么不利影响?


刘志雨:

谢谢你的提问。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先讲几个基本概念。干旱是指降雨偏少、江河来水偏枯、水库蓄水不足等水文现象。旱情指某个地区干旱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范围,对于生活、生产及生态可能造成影响。咸潮是指河口地区潮汐携带盐水上溯入侵的水文现象。
  2020年以来,珠江流域发生了近60年最严重干旱,这次旱情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降雨持续偏少。流域东部东江、韩江2020年、2021年降水量偏少2-4成,其中2021年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少。
  二是来水严重偏枯。2021年东江、韩江来水量均比常年偏少7成,为1956年以来历史最枯。
  三是水库蓄水不足。2021年汛末,东江、韩江的骨干水库总有效蓄水率不足20%,其中东江重要水源地新丰江水库连续25天水位低于死水位。
  四是“旱上加咸”。受江河来水少、河口潮汐动力强的共同影响,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一度连续多日无法抽取淡水,东莞市主要取水口咸度连续突破历史极值。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这期间如果遇到异常气候,降雨明显偏少就会发生干旱,例如1963年、1989年、2009年都发生过严重的干旱。珠江流域汛期降雨主要有锋面雨和台风雨。2019年以来,受双“拉尼娜”事件的影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持续偏大、偏强、偏西,登陆或影响的台风偏少、偏弱,珠江流域水汽条件差,长时间高温少雨,台风降雨也比较弱,导致淡水资源补充不足,引发了此次严重干旱。


刘志雨:

南方干旱与北方干旱相比,有三个不同:
  一是发生季节不同,南方如珠江流域多为伏旱和伏秋连旱,北方如华北地区多为春旱和春夏连旱;
  二是持续时间不同,南方干旱往往是汛期降雨少引发的,南方汛期比北方长,干旱一旦发生,持续的时间要比北方久;
  三是影响范围不同,南方干旱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对工业、服务业和生活供水影响的程度往往更大。
  珠江口咸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的咸度上,按照国家标准,如果水的含氯度超过了250毫克每升就不宜饮用。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香港、澳门,本地水源有限,主要依赖于东江和西江。澳门、珠海、东莞、广州等地主要依赖河口区河道取水。当珠江口发生“旱上加咸”时,河口区河道取水口被咸水覆盖,导致难以取到淡水或者取淡几率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供水的安全。在此次珠江抗旱压咸保供水工作中,珠江委、广东水文部门实时开展咸情监测分析,每日对取水口的咸度超标时间开展滚动预报,为水厂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避咸取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珠江委、广东省水利厅通过西江、北江、东江水库群的联合调度,确保了香港、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的供水安全。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

珠江流域大型水库都在流域上中游,旱情主要发生在下游广东、福建部分地区,严重威胁珠三角等地供水安全,抗旱保供水工作当中,珠江防总如何统筹流域区域抗旱工作,并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王宝恩:

感谢对珠江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是珠江委主任,同时兼任珠江防总的常务副总指挥。近年来,珠江防总建立了政府主导、行业协同、企业参与的水库群联合调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以流域统一调度为核心,各级水利部门分级管理,涵盖干支流控制性工程的调度指挥体系,为流域协同作战提供了一个制度保障。
  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办事机构设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去年以来,珠江防总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调度和监督作用,保证流域统一调度的顺利实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人民立场,凝聚抗旱保供水的共识。2021年主汛期,水文部门研判到可能会发生持续干旱,珠江防总立即与气象部门开展联合会商,并及时向电网和发电企业发出了预警,统筹协调蓄水调度,为后期储备水源。同时,加强与水利、交通、工信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水源储备不足、电网供应紧张、航运保障压力大的不利形势,达成了“把确保人民群众供水安全放在第一位,科学优化利用流域水资源”的共识。


王宝恩:

第二,加强协调指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地。珠江防总先后派出了13批次的工作组,深入旱区和咸潮影响区域,了解一线供水需求,研判供水形势,面对面地指导基层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最后一公里”的供水安全。抗旱保供水的关键时期,珠江防总与广东水利厅共同研判最不利形势下的“避咸、压咸、挡咸”的应对预案,共同落实水利部提出的抗旱保供水当地、近地、远地的“三道防线”。同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将预报成果、调度信息、咸潮预警直达一线,并派出技术团队下沉服务,指导各地开展抗旱保供水工作。
  第三,科学精准调度,确保流域供水安全。为应对此次严峻的旱情,珠江防总以及相关的技术团队,取消了休假,密切关注流域水情、旱情、咸(潮)情、工情等,滚动实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各项措施。在2021年后汛期,提前实施了西江上游水库群的蓄水调度,为后续抗旱保供水储备了120多亿方的淡水资源。枯水期统筹协调各方用水需求,攻克技术难关,科学精准调度了西江、东江、韩江“三道防线”的水利工程,实现了水库群联合作战,使预案成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统筹兼顾了航运安全和电网安全,实现了多方共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加强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改革举措。
  目前,珠江流域已经陆续出现了3场强降雨的过程。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的主汛期,珠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河流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珠江防总将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强化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做好应对旱涝急转的准备,做好应战流域大洪水的准备,全力守护珠江。


中国水利报记者提问:

刚才从刘部长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水工程体系在这次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具体介绍一下水利部门是如何通过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构建“三道防线”保障供水安全的?


姚文广:

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构筑“三道防线”?这是由流域区域的水资源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布局和水利工程条件决定的。珠江流域地势,西江是自西向东,北江、东江、韩江自北向南,逐渐由山地过渡到冲积平原。流域的大型水库多建在上游,库容大、调节能力强,但距离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需求大的旱区和咸潮影响区距离远;流域中游水库有一定的库容,但调节能力有限,水量不能满足长时间补水的需要;下游多以中小水库为主,库容较小,在城市供水体系中一般起到短时间调蓄和应急储备的作用,水资源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问题。因此,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必须全流域统筹优化水资源配置,紧密结合流域工程体系和蓄水状况实际,综合考虑上中下游用水需求,构建以受水区本地水库群为“第一道防线”,以三天内水头能够到达受水区、能快速反应实施补水的近地水库为“第二道防线”,以流域远地的大型水库群为“第三道防线”的供水保障格局。
  在实际调度过程中,水利部门滚动开展预测预报,根据流域水情、旱情、咸情、工情变化情况,加强水库群调度预演,动态调整调度方案,实施好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第一道防线”水库,抢抓抽蓄淡水时机,通过蓄水补库调度,实现“灌满门前水缸”,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第二道防线”水库是关键,西江大藤峡、东江剑潭、韩江高陂水利枢纽,保持高水位运行,在下游可能出现咸潮或者无法正常抽取淡水时,考虑潮汐动力、径流条件和不利气象条件等因素,精准预演调度方案,提前实施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确保淡水按时、保质、保量到达下游取水口。“第三道防线”的西江龙滩、东江新丰江、韩江棉花滩等水库,作为全流域抗旱保供水的水源储备龙头,持续向“第二道防线”水库群补充淡水,精打细算用好每一立方米的水量,维持整个供水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践证明,水利部作出的构建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决策部署,对确保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全面胜利发挥了决定性关键作用。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这次抗旱过程当中,为确保压咸补淡、应急补水成效,全力保障下游供水安全,珠江委采取了哪些措施,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王宝恩: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个方面的“四预”措施,这是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有效措施和基本的逻辑。珠江流域降雨丰沛,但是时空分配不均,夏汛冬枯是基本水情,汛期防洪,枯期抗旱,我们常年坚守,滚动开展“四预”措施。在这次抗旱过程当中,在这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一下。
  在预报、预警方面,珠江流域水文部门每日实时监测主要江河的水情,重点水库的工情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取水口的咸情,采用多种预报模型,对主要江河开展预见期三个月的中长期趋势预测和预见期15天的中期滚动预报。正是由于夜以继日的坚守,持续监测预报和科学分析研判,在2021年6月,我们就预判出“珠江流域汛期当汛不汛,枯水期持续偏枯”的不利形势,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了预警。根据旱情的发展,于2021年10月16日发布了西江、北江干旱蓝色预警和东江、韩江干旱黄色预警。去年以来,珠江防总办公室累计开展了90次来水滚动预测,发布径流预报1238站次,咸潮预报数据10万余组。 
  在预演方面,运用多元耦合数学模型,对珠江流域旱情和河口主要取水口咸潮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抗旱“四预”平台,预演受旱区域控制性水文站流量和珠江河口咸淡水对冲效果,确定应急补水的最佳“窗口期”以及最佳压咸的流量,并叠加不利水情、气象、工情等多种因素,动态推演“三道防线”最不利情况下坚守底线的调度方案,从而赢得了压制旱情、咸情发展速度的主动权。
  在预案方面,根据预测、预报和预演结果,及时下达了16道调度指令,确保了河口地区压咸补淡成效和下游供水安全。特别是在春节和元宵节两个重要的节日期间,面对东江骨干水库蓄水少、咸潮影响强、供水量增多的不利形势,技术团队攻坚克难、科学研判,精准提出了在天文大潮期控制东江三角洲博罗站流量不低于280立方米每秒的压咸补淡调度方案,做到使每一方水用到极致。实践证明通过科学调度新丰江、剑潭等骨干水库,上游淡水在临界状态精准压制了咸潮,有效保障了香港、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的供水安全。


中国日报社记者提问:

我们知道这次珠江流域旱情广东省最为严重,广东对这次旱情采取了哪些措施,做了哪些应对工作?


王立新:

谢谢提问。2020年以来,广东省遭遇了60年以来比较罕见的连续两年旱灾,去年汛期结束以后,进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干旱局面,特别是在东江、韩江流域,以及粤东地区,影响七个地市,约五千万人。在西、北江流域以及粤西地区也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典型的看一下东江流域主力工程水库新丰江水库,去年汛期结束的时候,有效蓄水量约为正常年份的20%,而东江流域担负着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东部以及中上游惠州、河源市的供水任务,所以形势十分严峻。水利部对于广东抗旱保供水工作十分关心支持,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会议部署,要求确保供水安全。广东省水利厅和各地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合力,综合施策,保障了港澳和全省的供水安全。
  一是超前谋划应对。从2020年8月份雨季还没有结束,我们就提前强化会商研判,根据当时已有降雨情况,以及结合气象水文预报,判断2020年秋冬季应该会出现旱情,持续研究抗旱工作,陆续建立了多项制度,制定了多个方案,科学调度水利工程,部署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一直持续到今年的3月18日。水利部大力支持,商财政部及时给我省下达了中央水利救灾资金1.33亿元。各地加大抗旱力度,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2亿元,为抗旱保供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全力蓄水保水。全省各大中型水库实施蓄水保水措施,如实施大中型水库后汛期运行水位动态管理,水力发电调度必须服从供水蓄水调度甚至停止发电,据统计,去年汛期我们抢抓降雨时机,在保障供水情况下,大中型水库增加蓄水约30亿立方米,汛末实现全省大中型水库有效蓄水目标70亿立方米。
  三是统筹流域调度。以流域为单元,区分不同城市的特点、不同行业的需求,一市一策,分类应对。比如在东江流域,深圳供水85%以上从东江远距离调水,必须多调水蓄水。在河口区的广州东部以及东莞,主要就是要研究如何压咸潮问题,依据天文大潮规律,按照小时调度,调整东江三大水库的出库流量,精准精细调度压咸。去年到现在15个月,东江流域调度补水约60亿立方米,比正常年份减少约72亿立方米;去冬今春压咸调度补水约11亿立方米,较正常年份减少约7亿立方米,用尽可能少的水通过精细化调度措施,既保证了下游城市供水,又防止了水库弃水。


王立新:

四是实施节水行动。各市都采取了综合的节水措施,调整用水策略,粤东地区压减高耗水行业用水,广州、深圳使用非常规水源,直接河道取水,解决城市消防、绿化、清扫等问题。另外,各个市在不影响市民用水体验情况下,降低自来水供水水压,降低供水管网损耗。 
  五是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去年粤东地区通过四大应急供水工程,新增供水能力约每天28万立方米。各地积极行动,针对城镇和农村地区分散性缺水问题,去年打井2200多个,启用机电井10万多眼。
  总之,通过各种措施,有力保障了生活供水、生态用水,以及各个行业的用水安全,保障了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去年香港引调水量达到8.11亿立方米,创近年新高,我们在最缺水的年份保障了香港最大的供水需求,有效应对了60年来罕见的旱情。
  目前,我省已结束水利抗旱应急响应,全省全面恢复正常供水。3月24日,我省已经入汛,据预测2022年前汛期降水偏少,后汛期正常或者略偏多。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防汛备汛措施,全力做好防汛工作。同时,考虑可能出现的三连旱最不利情况,在确保水库安全基础上,强化雨洪资源利用,重点做好新丰江水库蓄水,力争实现全省大中型水库有效蓄水100亿立方米目标,确保水旱灾害防御安全。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本次旱情暴露出珠江流域在抗旱方面存在哪些短板、不足?水利部门如何补齐短板,提升保障供水能力?


刘伟平:

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成效显著,但是干旱应对过程中也暴露出珠江流域在防御旱灾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和不足。应该说短板和不足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流域水工程体系不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高等。
  我先从全国角度谈一下,然后再谈珠江流域。首先说一下我国的基本水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从空间上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水资源量只有19%,所以说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从时间上看,我国一年中60%-7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3、4个月的时间里,而在汛期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可能主要集中在几场降雨,所以水资源时间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保障我国供水安全,一定要解决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空间均衡”的要求,优化配置水资源,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从全国的角度,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我们正在加快编制《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立足于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的空间均衡配置,科学谋划“纲”、“目”、“节”工程布局,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增强我国水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战略储备能力。近期,我们重点以骨干水源配置工程为主,推进重点江河水系连通,加快建设一批大、中、小型水源调蓄工程,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抗御大旱、减轻灾害、抵御风险的能力。要通过国家水网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刘伟平:

针对珠江流域,我们重点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全面提高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俗话说,“洪水一条线,干旱一大片”。珠江流域虽然是丰水地区,但本身同样也存在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也会受到干旱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再叠加干旱影响,仅仅靠当地的水资源往往很难解决供水安全保障问题,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小的尺度空间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要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流域区域统筹,谋篇布局,做好省级水网规划。国家有国家水网,省级要有省级水网,但是省级水网要流域区域统筹。立足于全流域乃至于跨流域,从更广的空间、更大的尺度上统筹规划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全面提高流域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二是加快骨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的主骨架和大动脉。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2019年5月已经开工建设了,任务是从西江水系向珠三角东部地区引水,年均供水量17.9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通过联合调度可以实现西江、北江、东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深圳、东莞、广州南沙区供水安全和应急备用保障能力。如果现在这个工程建成了,深圳、东莞一线供水安全就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压力。同时,这个工程还可以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提供应急备用水源。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分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环北部湾水资源

合乐HL8·(中国)首页 |官方网站
合乐HL8·(中国)首页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