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Part Ⅰ 深刻认识农村水利水电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赋予农村水利水电工作新使命,农村水利水电工作面临新要求。
Part Ⅱ 准确把握农村水利水电工作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工作在农村饮水安全、灌区建设、小水电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尤其“十三五”以来,取得成效十分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一是农村供水方面。打赢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超额完成了“十三五”巩固提升规划任务,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妥善解决了1095万个饮水型氟超标和苦咸水问题。五年来,累计巩固提升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全面划定水源保护区,实现了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收费比例达到95%、水费收缴率达到90%的目标,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二是灌区建设方面。基本完成规划内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270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亿亩,新增年节水能力360亿立方米,2020年底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5。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4亿亩,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4省(直辖市)率先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三是小水电绿色发展方面。完成长江经济带2.5万多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3500多座电站全部退出,修复减脱水河段9万多公里。增效扩容改造巩固新增发电量172亿千瓦·小时,消除了电站安全隐患。累计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616座、安全生产标准化电站3300多座。建成农村水电扶贫装机容量71.9万千瓦,按协议累计上缴扶贫收益2.5亿多元,精准帮扶贫困户9.8万多户。 一是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地区水源不稳定、工程运行维护薄弱、供水保障程度不高。 Part Ⅲ 切实推动农村水利水电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问题为导向,把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涉水需求作为根本目的,着力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着力加大灌区改造力度,着力推进小水电绿色发展,切实推动“十四五”农村水利水电高质量发展。 一要坚守底线任务。紧盯农村供水问题,加快补齐水源、供水管网和水质保障等短板,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紧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补齐灌排设施短板;紧盯小水电生态流量,坚决消除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 二要提升标准质量。提高农村供水标准,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提高灌区供水保障能力,组织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开展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打造一批示范样板。 三要创新体制机制。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监管机制,稳步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要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在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强管理上狠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固底板上,要紧盯脱贫地区农村供水薄弱环节,会同乡村振兴等部门,密切跟踪、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整改问题,动态清零,做实应急供水方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饮水不安全问题。补短板上,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等水源工程,加快补齐水源工程短板;更新改造一批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推进实施一批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锻长板上,要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打造一批农村规范化水厂,稳步提升农村供水标准和质量。强管理上,要进一步压实农村供水管理责任,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运行管护主体,明确运行管护职责,确保每处供水工程有人管。完善运行管护机制,强化水费收缴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二是加大灌区改造力度。要落实节水优先的方针,将农业节水作为节水优先的主战场,全力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利用的根本性转变,稳步提升灌区运行管护水平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效能。工程建设上,要紧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力度,指导地方在改造过程中加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的衔接,统筹灌排骨干和田间工程建设,优先将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打造一批现代化灌区,确保整体效益发挥。规范管理上,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强化灌区信息化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一批示范灌区。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监管,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评估体系,将评估结果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党政同责)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压实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主体责任、业主运行维护责任、行业监管责任等“三个责任”。节约用水上,把农业节水放在突出位置,按照用水总量控制要求,科学合理控制灌溉发展规模和灌溉面积,进一步指导各地加快修订灌溉用水定额、完善农业节水标准、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推进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完善科学的灌区供用水管理体系。继续做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和考核评价,支持灌溉试验站网建设。组织开展第二批灌区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和节水型灌区创建活动。 三是推进小水电绿色转型发展。要按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推动小水电规范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规范发展上,要进一步巩固提升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实施黄河流域小水电过度开发整治,指导其他地区开展小水电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研究制定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办法,完善监管平台,强化行业监管,坚决消除小水电过度无序开发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发展上,要按照国家能源发展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小水电站点建设,总结小水电清理整治经验,出台规范小水电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协调有关部门,严格新建小水电站审批、核准,严格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完善建设和后期调度管理制度,强化建设、运行、调度全方位管控。加大小水电站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集控管理。绿色发展上,全面落实绿色小水电标准,巩固绿色小水电站建设管理成果,整体推进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打造一批示范典型。结合中小河流治理、河湖水系综合整治,以河流或县域为单元,开展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整体推进小水电绿色转型发展。
来源:水利发展研究 2021.7